老人义务植树近万株 燃烧余热多给贵阳添片绿

发布时间:2015-10-28 10:40:03   来源:贵阳日报  

摘要:四年前,刘国义偶然发现了黔春路河岸边的这片荒地。如今,黔春路上这片约4米宽、500米长的河岸绿化带,成为刘国义这几年最大的一块“爱心林培育基地”。如今,翻开刘国义的种树记录簿,里面清楚地记录着他种树的点点滴滴。

  十月底的贵阳,天已转凉。沿着黔春路前行,一条河流奔涌而下,河道边的绿化带里一溜溜整齐青翠的小树正茁壮成长。放眼望去,林间毫无意外地会出现了一个周边居民熟悉的身影:头戴帽子,身着宽大的蓝布长衫,青灰色长裤,脚踏蓝色运动鞋,今年82岁刚获得第五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刘国义老人。

  四年前,刘国义偶然发现了黔春路河岸边的这片荒地。当时,这里遍地是建筑垃圾和建筑工人倒下的残羹剩菜,还有大小不一的杂石遍布。可就是这片荒地,让退休后一直四处种树的刘国义喜出望外,“这里傍河,如果成为一片绿化带,沿岸长出树木一定很合适!”

  一块块搬出杂石,一点点清除垃圾,接着开始挖坑、栽树、取水灌溉……就这样,当时年近八旬的刘国义硬是在河岸边与人行道之间“抠”出了4米宽的土地,开始一棵树一棵树往里种。

  “每隔一锄多的长度种下一棵树,并且在四棵树间,再种植上一株花。柏香、木槿、香樟、女贞、冬青、石榴……这里种的树树冠小,可以密植,长到一定程度就移植到其他地方。”刘国义说,树苗被偷走了就赶紧买来补种上,前前后后四年下来,这片林子差不多种了2500棵树。而最先种下的树,已经2米高,翠色盈盈。如今,黔春路上这片约4米宽、500米长的河岸绿化带,成为刘国义这几年最大的一块“爱心林培育基地”。

  为给小树浇水,刘国义还自制了一个汲水器。用一条长绳子系在塑料桶上,将桶吊进垂直深5米的河堤下打水。今年3月初,老人打水时不慎摔下了河。三月的河水凛冽刺骨,在路人的帮助下获救后,刘国义在医院里住了整整25天。出院的第二天,他便不顾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坚持回到黔春路看护、种植他的小树。

  十年树木。事实上,从1988年自水电八局退休后开始种树,除黔春路外,水电八局贵阳基地、长岭南路、北京西路都曾是刘国义义务种树造绿的地点。27年来,四处找种树基地、四处找合适树苗已经成了刘国义生活的常态。有时为了节约买树的开支,老人甚至常常到离市区很远的山中去寻找一些适合插枝的树枝来培育。

  如今,翻开刘国义的种树记录簿,里面清楚地记录着他种树的点点滴滴。近万棵树苗的栽种,也反映出老人二十多年坚守的承诺。“我退休之后,就想着继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种树让我感到快乐,也能给城市添绿做点贡献。”刘国义说,“种上一棵树,就有一个希望。我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李灵敬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